说说鸭子河吧

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了鸭子河源头的自然地理情况,也是该区域2021年鸟类观察记录汇总,希望为喜欢观鸟的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观鸟爱好者中,鸭子河名声在外,但一般指广汉到金堂所辖的一段开阔河道,有泥沙沉积的河心岛和滩涂,因此是越冬水鸟的理想栖息场所。鸭子河的上游是什么样的呢?好像少有人关注。

近两年来,我时常在鸭子河源头周边观察鸟类,也顺便看了些蝴蝶,蜻蜓等等,就来说说这里的情况。

一、地形地貌

鸭子河是彭州最大河流——湔江的一条支流,湔江是发源于龙门山中段九峰山最高峰太子城一带的河流(沱江的三大支流之一),在汇聚峡谷中白水河,白鹿河等多条支流后,到丹景山镇(俗称关口)的牛心山与寿阳山下抵达成都平原。在此为了灌溉调配,防范水患,从西汉景帝时期开始,蜀守文翁便率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1。新中国成立后,在湔江堰下游又将江水分为9条支流,由北至南分别是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小濛阳河,濛阳河,白渚河,新润河,新开河,青白江。

彭州水系示意图
彭州水系示意图(©湔江河谷旅游区)

其中小石河是排汛主河道,常被误解为鸭子河。鸭子河是在更靠北的一条小山溪,它的源头在现彭州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新兴镇交界处的浅切脊状低山区域2,海拔1200-1300米,东北缘接塘坝子-葛仙山飞来峰群,是蓥华山支脉的延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可能通过地下暗河和降水补给,名为鹿茸溪。在湔江河谷口的山脚下,通过引水渠分流湔江补充鸭子河的水量,使得它足以满足沿山农田灌区的需求3,再向东南流经葛仙山镇,红岩镇,什邡隐峰镇后,到什邡马井镇与小石河交汇,并继续流入广汉三星镇(对,就是三星堆遗址所在地),成为人们口中的鸭子河。

鸭子河河道流向
图中浅蓝色为鸭子河河道,画面中部东西走向较显眼的是小石河

20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防范洪汛,这一带修建了三座水库,按海拔由高至低,依次是东河水库,石河水库,牌坊沟水库4。也可以将鸭子河的源头大致视作山,谷,坝三个部分。

鸭子河源头局部地图
鸭子河源头局部地图

靠近源头一带的东河水库,均为山间溪谷,河道中有大块岩石,为喜水的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两侧山地植被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水库大坝下游2KM处,是东河村村民聚居点,溪水周边遍布竹林,夏季会有萤火虫繁殖,为此当地政府在2021年春季,特地修建了一个露营地,以期吸引游客。该区域还蕴含天然气并随地下水排出地表,当地村民利用它作为露天火源,这也为户外活动提供了便利。但是考虑到极小的水流量,仅仅半年时间,那一片小小的山间草地已被破坏殆尽。水中漂浮着片片白色泡沫污垢,实在令人痛心。

稍下游些的石河水库,海拔降低较快,谷地狭小,河道稍宽一些,形成一段段的平静浅水,鱼虾蟹都不难见到。听父母讲,看似温和的小河沟,雨季时几乎每年都会有洪涝,2008年512地震后,大多数村民都搬迁到坝区集中居住。我这两年有数次去到这条山涧,也许是人类干扰较少的缘故,夏季中华蟾蜍繁殖高峰时,它们几乎要爬满公路,这些爬行动物也为蛇类等捕食者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小溪直到牛心山脚与湔江引流的支渠汇合后,河道逐渐加宽至4-5米,并显露出原始河床。鸭子河在此北侧是龙门山麓的浅山,南侧是成都平原的良田。现沿河修建了一条绿道,道路两旁不同时节会有樱花,梨花,油菜花等等,骑上自行车缓缓游览,非常舒心。

二、鸟类

由于交通便利,鸭子河流域接近坝区的牌坊沟水库是我最常去的,2021年也持续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提交该处的记录,先通过汇总数据来看看这一年的情况如何吧,全年总计鸟种117种(下载明细)。第三季度的记录基本缺失,7、8月由于工作缘故,只有一次外出,9月虽然一直在外观察猛禽迁徙,但更多是在别处探路。

2021年牌坊沟自留地月度记录次数和鸟种数
2021年牌坊沟自留地月度记录次数和鸟种数
2021年牌坊沟自留地月度鸟种构成
2021年牌坊沟自留地月度鸟种构成

若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乍暖还寒的天气虽然持续了些日子,但是大分越冬的水鸟已经离开,有一些迁徙的鸭科鸟类短暂停留。从惊蛰开始,春季迁徙即已拉开序幕。普通鵟是被观察到早早踏上北返的旅程的猛禽,在高海拔繁殖的林鸟陆续离开,另一方面,本土留鸟开始活跃起来,比如那呱噪的大拟啄木鸟,由冬天的十数只小群,分散开来占据领地。

我认为最精彩的是初夏,大部分猛禽还在陆续赶路去到繁殖地,它们会在5月初集中通过这条迁徙通道,记得2021年5月1日上午仅2小时的观察,我们记录到了8种猛禽,是一个高光时刻。稍后鹰鹃,噪鹃,四声杜鹃,乌鹃,黑枕黄鹂等夏候鸟纷纷到来,蝴蝶,蜻蜓渐渐有了踪影,蛇类开始在晴天爬上石阶。植物也换上新绿,准备迎接雨季的丰沛雨水和阳光。

秋天是以猛禽迁徙为主的观察活动,秋季迁徙的持续时间会长于春季,毕竟没有了繁殖的压力,也给了更多机会去观察不同的猛禽种类,从立秋开始直到霜降,贯穿整个秋季。相比盆地中部的龙泉山,蛇雕和褐冠鹃隼更青睐选择龙门山迁徙,后者还是2020年观察到的成都市域新纪录。

立冬过后,一场降温就会突然带来雁鸭,遗憾是水库蓄水比较深,也没有湖心滩地,只有不太讲究的绿头鸭在冬季常住下来。其他的鸭科,䴙䴘科水鸟大多是零星作为迁徙的中转站,数量都在个位数,停留时间也不长。其中花脸鸭,鸳鸯是每年都能见到。另一方面,一些平时在海拔较高处生活的林鸟又来到低处,如白领凤鹛,黑额凤鹛,绿翅短脚鹎会很常见。

除了雀形目的小鸟们常年都在这里活动,鸟种随季节更替,大致有三个变化,1、春秋迁徙季猛禽的过境,目前已观测到21种,普通鵟占观测总量的65%;2、五月繁殖季鸟种增加,或许是更活跃,易于观察;3、有赖于水库的存在,为部分雁鸭提供了越冬环境。

这大致是鸭子河源头鸟类的四季轮回,当然仅仅一年时间的观察并不足以获取充分信息,下一年需要努力在夏秋之交多做观察,并更多关注林鸟的变化。


三、“自留地”

2021年初,《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0》提出看kān好鸟和看kàn好鸟的理念,于是我将这一区域作为我的观鸟自留地观察,我想自留地的目的并不在于鸟种的多寡,而是建立一种情感链接:与人,收获同好,深入当地,与更多人分享乐趣;与地,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能够关注局部区域的状态,以期在有所需时,做出力所能及的行动。

一些不良现象

  • 伐木:也许和家具加工业有关
  • 捕猎:肉食和笼养,看到过的笼养鸟,包括八哥,画眉,乌鸫,红嘴相思鸟
  • 水污染:户外露营&烧烤

2022年想要做的

  • 搜集鸟类俗名:黑枕黄鹂=huáng’bō’luō,鹰鹃=guǐ’guǐ’yáng等等
  • 消除村民的误会,接触过的村民普遍认为鸟类会啄食庄稼。是否在不同季节,鸟类食物来源会有动态变化(繁殖期,越冬期),对农耕利大于弊?
  • 极小区域的保护,东河村鹿茸溪的萤火虫观赏区域:维持一个区部生态系统的完善,从水环境清洁开始,保证食物链底层的物种可持续
  • 以熟知的常见鸟(麻雀,白颊噪鹛,白鹭等等)为参照物种,作为鸟类识别的科普入门,包括体型,颜色,活动区域及方式为关键字

参考资料

  1. 《都江堰水利述要》,《华阳国志》:繁县即今彭州
  2. 《彭县志》P129
  3. 《彭县志》P148:鸭子河于1960年冬封闭原河口,改道牛心山七佛岩,引入湔江水2.9立方米/秒
  4. 彭州水务局2021-10-09公告:彭州市水务局关于莲花洞水库、东河水库、西河水库、石河埝水库、牌坊沟水库、冷浸沟水库、罗汉洞水库、狮子岩水库、幸福水库、百贤平塘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成果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