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冠头岭观猛(番外)

捕蛇者说?

在北海短暂的两日行程中,没想到遇到一个考验人性的荒诞故事,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10月31日(周日)下午,临返程还有几个小时,我和夫人随机选择了红树林滨海湿地的阴凉僻静处,打算吹吹海风,稍作休息。大约5点左右,一名年轻男子驾电瓶车停在绿化带旁,开始我并未注意到他,直到他跳进绿化带的灌丛,从中捉起一条黑色的绳索状物体。我观察到那似乎是一条蛇,我注视着他,同时他也看向我,并率先开口,“是蛇,里面还有几条”。

我犹豫是否要阻止他还是避免冲突,当然作为一个初到的外地人,我选择了自保,只是说很危险啊,你不要再抓了。他不以为然,再次来到灌丛旁,拿出小喷壶冲着树根喷洒不明溶液,说会驱赶冬眠的蛇出来。我向夫人使眼色,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捕蛇男子经过几次喷洒液体的尝试后,迅速蹲下身再次做出抓蛇的动作,突然他叫了一声,听起来并不惨,但是我立刻意识到他是被咬了。

这时,他拎起蛇迅速回到电瓶车,把蛇装进车前踏板的包中,并掏出一个绿色军用水壶。这次我清楚的看到,那是一条眼镜蛇,皮黄色黑色交错的膨大的颈部,大约有50CM长,并不粗壮。

小蛇不能控制排毒量,他处在极度生命危险中。我立刻询问,你被咬啦?要不要打120?他左手小指流着血,说是的,一边耷拉着受伤手走过来,一边艰难拧开水壶。请我帮他捏住小臂,让夫人拿一些纸巾,我俩处在恐惧当中,全部照办。

我感受得到他的脉搏,很快很强,给人一种窒息感,完全没有去考虑这事情是否合理。只是感觉出于人道主义我得帮他,抛开他的不正当行为。

他喝了一口壶中的酒,又倒出一些洒在伤处周围揉搓,如此反复几次,期间毫不害怕,还跟我说着他的过往,捕蛇了6,7年,从防城港来北海送药酒(蛇胆,蛇骨炮制),路边看着有蛇生活的迹象就顺路抓着,手上已经有多次被蛇咬的伤,他的酒很有效,可以祛除蛇毒。我情绪完全被抓住,没有任何怀疑,只是担心他的安危。最后他告诉我可以了,休息几分钟就好,并再次给我说他的酒可以除湿气,让我夫人可以帮我准备些。我不感冒这一类传统医术,再向他确认是否要叫120。见状,他没做迟疑,便踏上电瓶车,说着没事了就离开。

我和夫人还在忐忑中,别无他法,告诉他小心,不要再抓蛇了。

晚饭受一位外派北海工作的四川大哥邀请,席间聊起两日的游览,他问有没有买酒?有没有遇到捕蛇的人?我很惊奇他怎么知道呢。原来他最近有两三位同事都在冠头岭遇到了卖蛇酒的还上当买了一些,细说开来,原来故事情节都一样。

嗨,我感叹江湖险恶啊,还以为今天是在正义和人道之间做出了艰难选择。

经世济民

在回家的航班上,我回味这一段故事,我认为他终究还是一个捕蛇者,但他为什么要以身犯险呢?面临生命危险,同时也违反法律。他是真的必须要以此手段谋生吗?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南方能源观察记者采访北大生科院吕植教授的文章(原文链接),《生物多样性丧失本质是经济危机》。

吕植:生物多样性丧失本质是经济危机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是依赖自然的。因此当生物多样性丧失而引发危机时,本质是一种经济危机。从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来看,人与环境是共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支持、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这些服务是人类安全、健康等福祉的重要基础。另一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地球系统变化。一边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一边是地球生态系统退化与污染物增长,从趋势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者相关性。

大多数语境下,我们说经济特指的是工商业发展,或者简单粗暴地说,钱。

这不是经济的全部含义,记不清是在哪门经济学课上,老师说经济是经世济民,我理解这是一个动名词,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英文Economy来源于management of material resources,对物质资源的利用。此解释来源Powered by Oxford Languages · Bing Translator,如有疑问请找它。我更喜欢中文的经世济民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一种贤者的智和志。

然而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要走向这么宏大的叙事,从细微处也能获得价值。此时,请允许我祭出终极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单独说第三个问题,我们能去到哪里,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改变,留下些什么,可以预见。这决定着后代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对自己的行为持审视的态度,决定如何创造你的经济吧。